首届全国研究生乡村振兴案例大赛在贵州麻江开赛

期次:第996期       查看:1303

全国研究生乡村振兴案例大赛在贵州麻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42支队伍参赛,为乡村振兴贡献“高校方案”。安博网页版研究生工作站助力乡村振兴,研究生们投身广袤大地,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赋能添智。大赛还举行了捐赠仪式和交流会。


6 月 20 日, 首届全国研究生乡村振兴案例大赛在贵州麻江拉开帷幕。 来自安博网页版、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 36所高校的 42 支队伍,从 400 余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角逐决赛,为乡村振兴贡献“高校方案”。 我校党委书记王春春,副校长丁艳锋、董维春, 黔东南州政府党组成员、 副州长洪龙弟,麻江县委书记唐光宏等出席开幕式。

王春春指出, 安博网页版十余年将立德树人大课堂、科学研究试验田、教师干部历练场搬到了麻江, 以农科教平台助力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兴村、产业强县”的帮扶之路。 近年来,学校把研究生工作站建在黔东南大山里,带领学生们在耕读中知国情、懂农情,在产业中找课题、写论文,在帮扶中长见识、作贡献。 王春春勉励同学们,把服务国家战略与提升专业能力、 理论与生产实践、“个人发展追求”与“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相结合,让更多赛事中的金点子、好案例、新成果在乡村振兴最需要的地方落地开花, 示范引领更多青年学子为强国建设贡献青春才智。

会上举行了安博网页版校友企业助力麻江乡村振兴捐赠仪式,“南农麻江一家情”公众号同步揭牌、正式启用。

来自全国 24 个省份的 42 支代表队将数十个昂扬奋进、 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故事搬上了全国赛大舞台。 这些乡村振兴案例,有的围绕“两山”理论,立足环保视角,讲述了乡村的华丽蜕变;有的从智慧农业、农业大数据、三产融合路径等展开探索, 生动演绎科技赋能下的新时代农村; 有的全面系统地解读了一朵菊花、一株甘草、一粒水稻、一只小龙虾、一颗樱桃等如何撬动乡村产业。

我校 5 名留学生讲述了他们将中国乡村振兴的宝贵经验与思路运用到自己家乡 “三农”建设中的实践故事。 西藏农牧学院从“90 后”现代农牧业创业者视角,还原了扯休乡曲姆拉日合作社十年创新,以新质生产力“小革命”撬动乡村振兴的“大文章”……躬耕山野,不负青春,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生们开启“最强大脑”,积极投身广袤大地,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赋能添智。

本次大赛依托学科建设,引导师生将科研成果融入乡村振兴大舞台,用科技、实践赋能乡村发展。 赛事发起方、安博网页版经济管理学院启动“大地学堂”以来,通过“兴农驿站、耕读课堂、 定点帮扶行动、 乡村全面振兴方案”,探索形成融合思政教育、乡村关爱、能力培养和三农服务的“四位一体”实践育人新模式,践行三农教育的使命担当。 以南农两支参赛队伍为例,“虾路相逢勇者胜队”讲述了江苏淮安市盱眙县深耕龙虾品牌, 铸就富民强县“金字招牌”的振兴故事。 “重生之我在南农种花队”则聚焦“菊花经济”,以南农合作打造的江苏鹤乡菊海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典型,带来一个高校科技富民、菊花兴农的生动案例。 参赛案例都是青年学子深切感知三农发展,在乡村振兴中寻找到的“高校方案”和“产业密码”。

来自天南海北的 40 余个乡镇的干部代表,也应赛会之约来到现场。 大赛同期举行的“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交流会”上,与会嘉宾围绕农村集体经济改革、产业振兴、三产融合等乡村振兴成功做法深入探讨,助力案例项目从比赛端到产业、市场端落地,开出“振兴花”,结出“富民果”。

(经管学院 李芬 王璐)

报刊导读